沪绿化部门研制新型透水材料 让城市更有“绿”意

沪绿化部门研制新型透水材料 让城市更有“绿”意

发表时间:2018/8/24 17:08:14

 新华网上海43日电(李晓丹)近日,伴随普陀区杨柳青绿地建成开放,家住附近的居民又多了一处散步的好去处。让他们感到惊喜的是,这段绿道也更加健康环保。原来,绿道路基在施工工艺上采用了名叫“海绵体园林废弃物混凝土”的材料,在雨季期间可真正做到完全透水而不积水的实用效果,体现了“海绵城市”的理念。

 研制新型透水材料 让城市“呼吸”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时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利用。

“现有的一些绿道采用无砂大孔隙水泥混凝土制成,透水性强,但孔隙率越高其抗压性越差,对生态环境保护也有限。”据上海市普陀区社区绿化管理所所长周玲琴介绍。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上海市绿化管理指导站、上海市普陀区社区绿化管理所、上海江叶园林景观工程有限公司共同研发了新型透水材料“海绵体园林废弃物混凝土”,目前已获得15项专利授权及4项发明专利。

 废弃物变废为宝 资源循环利用

 以往枯枝等废弃物基本采用填埋和焚烧方式,现如今,新型透水材料还能让废弃物变废为宝,资源得到循环利用。

“这种透水材料采用建筑垃圾和园林修剪粉碎物等废弃物混合配置而成,不仅利于环保,还有较好的吸水性、透水性、保水性、透气性和较高的强度。”上海市绿化管理指导站工程师杨瑞卿一边介绍一边在透水材料上进行演示。他将200余毫升的水全部浇在透水材料上,没过多久,水即被吸收。

 “园林废弃物属于纤维状材料,它在混凝土中丝丝相连,像‘血管’一样,起到疏通透水作用。”杨瑞卿说,这是新型材料能够像海绵一样“呼吸”的关键所在。并且,一定时间过后,它的透水、透气功能会更好,对混凝土强度也影响不大。

 加大推广 提升居民幸福指数

 经过前期研发,新型透水材料在普陀区新建、改建绿地中开展试点,并向其他区推广“迈开脚步”。

 周玲琴介绍说,目前,兰田路、杨家桥路等绿道均运用了这种透水材料作为路面基层。今年,普陀区还将建设7公里绿道,其中外环线、桃浦河沿线5公里绿道将投入新型透水材料作为绿道路面的基层和面层。

        据杨瑞卿介绍,全市范围内,静安、杨浦、金山、嘉定、奉贤等部分路段绿道、广场也采用了这种新材料,今后,还将应用于绿化景墙、驳岸等建设。“希望通过努力,能够让城市‘呼吸’起来,城市居民的幸福指数也能够节节提升。”(图文转自网络,绿立方景观仅作公益性分享。若有侵权 ,请告知删除) [上一篇:市园林绿化局副局长曹光树到狮子林管理处调研] [下一篇:专家“走进平江”讲解苏州园林建筑艺术]

Copyright © 2002-2017 绿立方景观 版权所有